1月20日《京華時報》 繼去年10月26日和網友暢聊春晚后,19日17:40到19:00,央視馬年春晚總導演馮小剛再次現身網絡平臺回答關于馬年春晚的提問。馮小剛稱導春晚本就是挨罵的事,“罵春晚”現在漸漸也成了一種習慣和時尚,挨罵就當回饋社會。 ——苑廣闊 越是臨近春節,網絡上關于春晚的話題也就越熱,這也說明春晚作為全國人民的一種新年俗,它的影響力之大。而作為新晉春晚總導演,著名電影導演馮小剛在和網友暢聊春晚話題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淡定和積極心態,還是很值得肯定的。按照馮小剛導演的說法,執導春晚本就是挨罵的事兒,“罵春晚”現在漸漸成了一種習慣和時尚,而他把挨罵權當回饋社會了。 觀眾年年罵春晚,又年年看春晚,這也正說明觀眾對春晚的期待之高,如果觀眾連罵的心思都沒有了,那才是春晚的悲哀,因為這說明觀眾已經徹底不關注它,不關心它了。從這個角度說,所謂罵春晚,其實也是盼春晚,盼春晚更好看,更精彩。所以不管是馮小剛總導演,還是春晚的導演組、其他組織者,都應該把這種罵當成是一種鞭策和鼓勵。更何況,網友和觀眾的“罵聲”中,本身就包含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完全可以被春晚組織者們認真梳理,借鑒吸收。 春晚導演應該有種“罵罵更健康”的心態,這是因為罵聲的確可以讓春晚辦得更好,更符合觀眾的期待。舉個例子說,以前春晚舞臺上各種植入廣告層出不窮,引起了觀眾極大的反感,網絡上更是吐槽聲一片,結果從最近兩年的春晚開始,春晚導演組就堅決向植入性廣告說不,春晚舞臺變得更加純粹了。如果沒有網友和公眾的“罵”,能有這種改進嗎? 當然了,盡管馮小剛導演對挨罵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并且以積極健康的心態看待挨罵,但作為網友和觀眾,也應該多點寬容精神。既然換了誰來執導春晚都會挨罵,恰恰說明眾口難調,沒有一個人能把春晚這桌年夜飯烹飪得個個都滿意,所以不分青紅皂白地罵,未免有失厚道與客觀。尤其是對于一直導電影的馮小剛,春晚是他的“第一次”,大家更應該多點寬容理解,少點求全責備。哪怕有一點進步,就值得為他鼓掌。
所屬地區:崇川區
|